中国·太阳成集团tyc122cc(股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牵手世界,四院联动 | 房颤普及之路十三载,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巡演交流会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09

图片1.png


房颤,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我国乃房颤大国,为提高人们对房颤的认知与了解,自2013年起,中国房颤联盟将每年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今年,是房颤普及宣传之路前行的第十三个年头。


2025年6月3日-6月6日,“牵手全世界——左心耳封堵术全国巡演交流学术活动”在两省四市顺利举办。来自浙江省和福建省的四家医院线下联动,聚焦房颤治疗与预防领域的前沿技术——左心耳封堵术(LAAC)。本次活动以经验与技术交流为纽带,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引领,围绕患者筛选、器械选择、封堵流程等关键环节,深入探讨LAAC在临床实践中的策略、模式与方法,致力于推动该技术在二三线市级医院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我国在房颤综合管理方面的整体水平。


浙江省台州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泉州市第一医院


微信图片_2025-06-23_162721_671(1).jpg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德国科布伦茨和蒙塔鲍尔天主教联合医疗中心大内科及心脏内科医院(代理)院长,世界杰出华人医师余江涛教授作为本次活动的联合会议主席,亲临各院进行交流拜访,他围绕《左心耳干预的现状与未来及LAmbre™在德国的应用》《左心耳封堵2025:困惑&解析》两个课题,分享了自己二十余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并与当地术者开展手术演示和交流。期间,余教授还就消融先后顺序、嵴内与嵴外路径、抗凝与抗栓策略等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关注左心耳封堵(LAAC)诊疗的各个层面。作为全球最早常规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余教授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做出卓越贡献,成果显著。


余教授关于左心耳封堵理念及现代房颤管理观念的课件展示



心灯长明映长河

学思不辍推新波



问:作为首款获得CE & NMPA双认证的国产左心耳封堵器械,LAmbre™早在2016年即获得欧盟CE认证。作为德国最早开展并常规使用该产品的术者之一,您认为LAmbre™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余江涛教授LAmbre™作为目前唯一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应用的中国自主研发左心耳封堵器品牌,我有幸在德国临床实践中率先尝试并长期应用该产品,并担任其国际临床带教导师。作为一款典型的盖式封堵器,LAmbre™在处理复杂左心耳解剖结构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其设计无需器械完全深入到左心耳内部,而是主要在心耳开口区操作,有效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与简便性。


此外,LAmbre™产品系列规格丰富,型号选择多样,远超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尤其是对于开口大的心耳结构具有很强适用性。基于其临床表现,我所带领的德国团队目前正开展一项针对欧洲人群的前瞻性注册研究,系统评估该产品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



问:我国LAAC年手术量近3万例⁽¹⁾,而我国房颤患者数量已接近2000万⁽²⁾相比之下,LAAC的普及率仍偏低。自您在中国完成首例左心耳封堵手术已过去11年,您如何评价目前我国LAAC的发展现状?未来要实现手术量的持续增长、使更多患者获益,您认为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


余江涛教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LAAC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年手术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整体发展速度令人振奋。然而,与庞大的房颤患者基数相比,当前的临床覆盖率仍远未达到理想水平。期待未来LAAC能够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实现“防栓于未发”的长期获益。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正视LAAC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心脏介入手术,对术者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推动手术量稳步增长的关键:


首先,精进术技、重视细节。LAAC的成功依赖于术者对操作流程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握,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通过反复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细节决定成败。


其次,强化风险评估意识。LAAC手术在某些临床场景中可谓“如履薄冰”,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因此,术前和术中的全面风险评估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患者在最佳适应证和可控风险下接受手术。


第三,掌握心脏影像技术,尤其是经食道超声(TEE)。术者如果能亲自独立操作TEE,将大大提升对左心耳及整个心脏结构的立体理解,有助于优化封堵策略与操作路径,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


综上,只有在术者专业水平全面提升、风险控制意识增强以及影像评估能力加强的基础上,LAAC技术才能在更广泛的临床场景中普及应用,真正为我国房颤患者带来持续、稳定的临床获益。



问:6月6日是中国第十三个房颤宣传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房颤,预防卒中”。在推动房颤及卒中预防理念深入人心方面,您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余江涛教授:在中国房颤宣传日设立之初,我便有幸多次与国内同行一道,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点,参与房颤相关的科普与宣教活动。今年,能够再次回到中国,与更多同道展开多层次、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我感到非常荣幸。


房颤相关卒中的预防重在“未病先防”,而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卒中预防的重要手段,其价值不言而喻。我们希望借助此次四院联动的交流活动,持续践行“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房颤预防和卒中防控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要进一步推广房颤的防治理念,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层面发力:


一是宏观层面,强化全社会的协同宣教机制。

需要包括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医保机构及主流媒体在内的多方持续投入与支持,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应借助多平台传播手段,提升患者对房颤及卒中预防知识的认知与可及性,让更多人“知房颤、懂房颤”。


二是在医疗端,构建专业人才与沟通体系“双驱动”格局。

除了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LAAC术者,还应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帮助患者及家属真正理解LAA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技术普及的关键环节。只有让患者充分信任这项“一劳永逸”预防房颤性血栓、有效降低卒中风险的治疗手段,技术才能真正惠及大众。


我坚信,在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未来LAAC将在我国成为预防房颤性卒中的重要常规手段,为更多患者带来切实健康收益。


参考文献:

[1] 《结构性心脏病2024年度报告》[2] 中国房颤中心2020年发布数据



扫描关注公众号,更多信息及时了解